云上江陵报道:近年来
我县大力推广
“稻虾共作”模式
小龙虾养殖
成了不少农户
脱贫致富的
新路子
什么是“稻虾共作”呢?
小编了解到,“稻虾共作”,其实是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王学才,话说这王学才何许人也!原先进村贫困户是也!从去年开始进行稻虾养殖,那他是如何通过“稻虾共作”让自己腰包鼓起来的呢?小编这就为您慢慢道来!
走进资市镇先进村,放眼望去,虾池连片排列,田边的农作物随风摇曳,似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瞧见没,这61岁的王学才正乐呵呵的在虾池里忙活着呢......
说起养虾的收获,老王的喜悦之情那是溢于言表啊!“去年养殖规模不大,但还是赚了4000-5000元。今年上半年,我扩大了养殖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赚了3万余元,我现在还在继续养殖,准备往6万块钱奋斗。”
可不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可您不知道,前些年,王学才中年丧子,妻子身患甲状腺及心脏病,可谓家徒四壁。2017年外出务工,由于工资低、工作不稳定,生活一直过得十分窘迫。几乎绝望的他只能返回家乡,没想到回乡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啊,驻村扶贫工作组根据他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这才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那时候扶贫工作组就跟我说,必须要搞一番事业,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就搞稻虾,比外面打工效益高,还可以收点谷,一样可以赚钱,我说行,我就搞稻虾连作,2018年我就开始正式投入虾苗。”回忆起养虾的起始,王学才历历在目。
实践证明,
“稻虾共作”模式的小龙虾养殖
的确是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2014年,王学才成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的他早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了当地的小龙虾“养殖专家”,更是获得了“脱贫光荣户”的荣誉。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信心!
故事讲到这里,
小编再也按耐不住了,
只想高呼一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客官,
别急,
故事还没完,
请接着往后听~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始终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目前,稻田综合养殖面积已突破20万亩,100亩以上的规模化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万亩,小龙虾产量达到1.17万吨,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稻虾共作’模式是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贫困户之间的联系,引导各类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进行项目申报,助力产业发展,保障产业扶贫政策在各地落地生根,发挥效益。”江陵县产业扶贫专班联络员、县农机推广中心副主任毕杨说。
绿色生态致富路
让江陵人走上
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希望江陵在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
披荆斩棘
阔步向前!
预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感谢诸位客官捧场,
方便留个“在看”?
客官,好走!
————END————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