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高:抗美援朝保家国 红色精神代代传

编者按: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江陵县委宣传部、江陵县融媒体中心策划了《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六个一百”特别报道》。其中,《忆——百年风云》主要是采访部分江陵籍和在江陵战斗工作过的革命前辈的后人,以及相关党史工作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和追忆,展现前辈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今天请看《忆——百年风云》之《李玉高:抗美援朝保家国 红色精神代代传》。

李玉高:抗美援朝保家国 红色精神代代传

档案

1928年1月23日,由陈香波、彭之玉等共产党人发动了反抗国民党政权的沙岗“年关暴动”,成立了江陵县农民协会,建立白鹭湖革命根据地,贺龙、周逸群、段德昌、邓中夏、许光达等革命前辈和先烈,先后在沙岗领导革命斗争。李玉高就成长在这片红色热土,他从小读书识字,深明大义,立志长大后保家卫国,直到1951年,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参加抗美援朝。

沙岗镇退役军人 李玉高:村里号召大家,说有志青年都要去参加志愿军,去打美帝国主义。我们那个大队就去了四个人,他们有老婆有孩子,我无牵无挂,所以国家号召了,我就去了。

抗美援朝期间,李玉高在辎重团从事后勤工作。回忆起70年前的那场战争,老人眼里依旧熠熠生辉。1951年8月30日,李玉高随部队抵达丹东,刚到鸭绿江边就听到了敌人的轰炸声,当天晚上,就在李玉高所在连队的附近,另外一个连队遭遇敌机轰炸,让他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沙岗镇退役军人  李玉高:我们是10连,但是我们来迟了一步,11连就把我们这个连的位置占了,正好炸的他们这个连。

跨过鸭绿江后,一路上,对于李玉高来说,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在山野或者城市里潜伏的敌人,而是在天上盘旋的轰炸机。一天轰炸三次,战士们只能弓着腰走,部队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为了争取最快的行军速度,防止敌人偷袭,部队选择长途奔袭,同时还要在险峻江面架桥,让大部队快速通过。

沙岗镇退役军人  李玉高:像清川江的那个桥,亲自看它炸的,炸的时候,烟雾冲天,什么都看不清了,每一个江上起码是三五座桥,这座桥炸毁了,马上就掉头,往那边走。

就在李玉高的部队即将翻过大山抵达驻地时,敌人的飞机又一次出现在头顶。危急时分,不少志愿军战士被爆炸掀起的尘土掩埋,导致内伤,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牺牲。幸运的李玉高又一次死里逃生。

沙岗镇退役军人  李玉高:去运粮食,走过那里,飞机没躲过,碰到飞机炸了,受的伤,一个排,炸得一个人都没有了。

因为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李玉高被调到了警卫团。一次哨岗执勤时,因为敌人的突然空袭,李玉高被滞留在岗位上,在只携带弹药和少量食物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在哨岗上坚持了两天三夜,直到部队休整完毕,才发现还在坚持站岗的李玉高。

沙岗镇退役军人  李玉高:当时带的枪和子弹,衣服和一瓶水,一包饼干,就管了我三夜两天。我们的部队来接管这个地方,我们的班长走到那里去才看到我,我一看到就哭了。

李玉高光荣退伍,回到家乡沙岗后,不忘初心,将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当地教育事业,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家乡,李玉高都在为他热爱的土地默默奉献,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一腔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他用一生诠释了党性,践行了红色精神,他的故事也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