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消息
今年7月以来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
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
并于冬季形成一次
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
曾出现拉尼娜事件
2021年将是“双拉尼娜年”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国家气候中心介绍,多年统计数据显示,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总体偏冷的概率在70%左右,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来看,主要有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根据对2000年至2018年发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的综合分析,国家气候中心得出以下具体数据——
气温方面,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总体上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最为显著,气温偏低1—2℃,局部偏低2℃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2007/2008年冬季,虽然也是拉尼娜年的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西北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高1—2℃。
降水方面,在拉尼娜年的冬季,长江中下游中西部和华南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东北地区西北部和南部、华北地区中北部、江南西北部等地偏少2至5成,局地偏少5成以上;而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北西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南西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偏多2成以上,吉林西南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偏多5成至1倍。
拉尼娜事件一定会带来“冷冬”吗?
前一段时间,接连几股冷空气袭来,让人感觉“一夜入秋”。那么,我国今年冬天气温将总体偏低吗?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不是每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另外,气候偏冷不等于冷冬,所以拉尼娜年并不代表会迎来“冷冬”。“偏冷”“偏暖”是相较于多年平均气候状况而言,“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国家标准的,需要达到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