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香满径、凉亭风铃声”。华灯初上,三五游人围坐一桌,驻唱歌手深情演绎,台下观众掌声连连。这些带有城市标签的场景早已成为江陵县资市镇古榆树共享农庄的标配。
缘由:一个困扰引来的商机
“家家网上云游天下、户户汽车省内直达”“村民们都富起来了,就缺一个办喜事的场地”,在一下三民活动中,玉古村乡贤许新辉向镇领导提出“红白喜事无场地、就近接待进餐难”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陆续有村民提出相同的困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问计于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拟定了盘活闲置资产、支部主导、集体领办、群众参与”的共享农庄建设思路。
建设: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怎么建?先开会!建什么?先开会!缺资金?还是先开会!十几场屋场院子会,群众踊跃参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新奇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火苗碰撞开花。自此,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入股,村集体折资入股,村民邀约入股,江陵县榆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农庄的建设运营。村民们全程参与共享农庄的设计建设,“池塘改景点”,“稻场变车场”都是设计调整的金点子。随着农庄的竣工营运,先后共50户村民入股100余万元。住在农庄旁的魏大哥,主动将自家的禾场变共享,成为农庄的停车场。张家一盆绿植、李家一个摆件纷纷驻进了农庄,共节约资金20余万元。
特色:感受“妈妈的味道”
农庄建好了,菜品是关键。为了做好“特“字文章,玉古村广发“英雄帖”,组织烹饪大赛,共选出了40道别具特色的“家乡味”。海南媳妇陆大姐主厨的“海南媳妇椰子鸡”“鹤歇元宝”等菜品,更是成为必点的“网红菜”;农家菜要的就是绿色有机原生态,后厨服务员刘大姐是种养户,她每月有双倍的进帐,一份服务员的工资,一份销售蔬菜禽蛋的收入,她非常珍惜这个岗位,正努力向孙子学说普通话;土得掉渣的烧胡椒茄子、灌胡椒等菜品,因为有了“妈妈的味道”,逐渐成了游客们后备箱的“新宠”。
运营: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
公司运营,重难点在管理。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从业经历的村委会妇女主任熊梦萍,被任命为大堂经理。村民既是股东、又是员工。熊梦萍说,客人多的时候,她要一路小跑,走路都带风。公司通过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通报财务收支情况,收集客户的建议,不断完善服务,提升农庄品质,让每一个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效益: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享农庄每天营业额稳定在1万元左右,高峰期超过2万元。根据股东分配机制,预计今年收益超过股本金10%,入股的村民心里都乐开了花。
“红白喜事场地大,就近接待规格高”。村民曾琼将女儿的婚宴放在了农庄,比在酒店节约费用1.5万元。中秋节当天,村支部邀请部分孤寡老人、老党员到共享农庄共度佳节,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活动在极目新闻等平台直播,观看量破30万。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共享农庄成为玉古村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村民积极参加社会治安巡逻队、人居环境保洁队等志愿服务,一起为共享农庄发展保驾护航,“小”家逐渐变成了“大”家。
古榆树共享农庄只是江陵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全县人民正在为创建自己的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景色宜人、风景如画的江陵欢迎你!快来和我一起相约江陵,相约诗和远方吧!
通讯员(徐欣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