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洪山礼堂开幕。湖北省代省长王晓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要召开。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过去的一年,湖北省站在新起点上克难奋进。2017年,湖北准备这样做。
投资是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重点抓好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天马第6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通用汽车二期及发动机等项目建设。
继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和蒙华铁路湖北段、保神高速、枣潜高速、鄂咸高速、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呼南高铁湖北段、武西高铁十堰段。
集中力量解决洪涝灾害中暴露的突出短板,开工建设海绵城市80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全面启动五大湖泊堤防加固、14条重要支流治理、重点易涝区域排涝能力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1321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千里马”
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着力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扩大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信息消费,扩大线上线下互动消费。积极促进中高端产品消费,以工业消费品和食品为重点,增加高质量产品的有效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让老百姓便捷消费、放心消费。
实体经济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本
大力引导各类要素进入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推动各种资源向有竞争力、创新力的企业汇聚。
在稳定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着力创新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信贷投放实现“四个高于”目标。扩大电力直接交易,推进大工业用电更多地实现市场化运作。
深入落实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企业直通车”等制度,突出抓好30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重大增长点的协调服务。加大“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亲”的情感服务民营经济,以“清”的原则规范权力行为,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打造“双引擎”
加快打造“双引擎”。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个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工业“双九双十”行动,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发扬“工匠精神”
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继续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重点抓好华星光电T4厂、湖北中烟、武石化乙烯扩能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和“百年老店”,不仅要争创“第一”,更要争创“唯一”。
加快发展新经济 抓住创新“牛鼻子”
更大力度加快发展新经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领域,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等16个优势行业细分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大成果处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人才流动、兼职兼薪等政策落实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度,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
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12个国家级、2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武汉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抢抓政策和市场的窗口期,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去产能,分类推进重点行业压减过剩产能,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煤炭生产企业两年内全部关闭。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行一城一策、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充分运用股权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多种手段,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继续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组合拳”。
启动实施“十大工程”,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树立同风险赛跑意识,积极化解金融领域、非法集资、政府债务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
全面落实“营改增”等政策,确保减税300亿元。支持宜昌建设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支持咸宁金融小镇创新。深化价格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定价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扎实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
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形成更多改革创新制度并复制推广,把自贸区建成湖北改革开放新标杆。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法治化,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聚集和利用国际创新要素,打造智慧自贸区和国际人才港。
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国际化法律服务体系。促进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国家评估达标。
大力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着力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把湖北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更大力度引进来。更加积极主动招商引资,继续办好华创会、楚商大会、粤港澳等招商活动,加强对世界500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精准招商,抓好重大招商项目落实落地。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进与央企在产业转型、园区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
更大力度建平台。加快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支持仙桃、潜江保税物流中心申报。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模式。有效吸引更多国家在湖北设立领事机构。更大力度走出去。加大机电、工程设计与施工、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出口,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深度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三农须抓“三保三增”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安全,确保食品安全,确保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增绿。
全面小康路上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精准脱贫重在“准、实”。坚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力争128万人脱贫、1520个村出列、9个县摘帽,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坚决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全面小康路上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继续支持“一主两副”率先发展,加力支持其他市州竞相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湖北实施。加快构建多极发展新格局。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生态是湖北最宝贵的财富
生态是湖北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品牌。坚决向污染宣战。重拳治理水污染。重拳治理大气污染。重拳治理土壤污染。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全力回应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热切呼唤,用绿色装点荆楚人民的新梦想!
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
为政之要,民生至上。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无论今年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17年,湖北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