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距今有1.4亿年的历史
其身上保留着许多生物进化的痕迹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就在11月11日傍晚
沙岗镇丁家垸村一村民
竟然在内河捕获到一条中华鲟
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
我们跟随镜头去看看
12日一大早
在沙岗镇丁家垸村村民付国职家中
一条体型细长
外表有硬鳞的鱼在盆中来回游动
引来不少周边村民参观
付国职告诉小新
这条鱼是昨天傍晚在五岔河捕到的
已经向县渔政部门报告
现在正在等待渔政执法人员送回长江放生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栖息在大海里成长,洄游至江河上游产卵繁殖,形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俗。曾有外国人将它移居到他乡的江河内,希望能在那里繁衍后代,但中华鲟一心恋着自己的故乡,饥饿,疲劳,恶浪激流,通通不在话下,最终它要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因此,人们将“中华”二字冠以它的名字。
沙岗镇丁家垸村村民 付国职:因为我没见过这种鱼,就向村干部反映我抓了这条鱼。村干部让我保护起来,所以昨天我夜里就给鱼换水把它管理好。昨天我打算把它放到自然河里,但是担心不能存活。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接到丁家垸村村干部报告
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前往付国职家中将中华鲟运往郝穴镇二航渡口放生鱼儿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缓缓游动,回归长江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中队队员 齐华章:这个鱼长55厘米,体重约750克,属于幼年期,是通过我们的几条引水渠,沿着渠道游到了沙岗五岔河,付国职的表现值得大家学习,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拯救中华鲟
我国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支持研究机构
建设保护区
广泛地开展科普和法制宣传
现在中华鲟已经可以人工孵化
并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
这对中华鲟种群的恢复无疑会有重大帮助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要让中华鲟得以长期生存繁衍下去
任重而道远
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
切不可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