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
蟹脚痒
金秋十月,又到了吃蟹的“黄金时间”。在普济镇田家坊村,90多亩螃蟹成熟上市,金黄色的蟹黄与饱满细腻的蟹肉,无不让人垂涎三尺。
今年刚40岁的周本雄是监利人,5年前他从监利来到江陵从事养殖行业。小新见到周本雄时,他正在给螃蟹喂食。只见他左手撑着竹篙,右手拿着盛满蟹食的瓢,那动作之娴熟,俨然是一位养殖的老手。
周本雄告诉小新,他养殖螃蟹已经二十多年了,由于从小就生活在河边,他对螃蟹的习性了如指掌。选择江陵作为养殖基地,正是因为这里的水土条件得天独厚。然而,江陵与监利的水资源调度方式截然不同,这让他初来乍到时倍感困扰。
江陵县作为江汉平原的种粮大县,主要种植油菜和水稻,水资源调度自然也是围绕种植习惯来展开。而养殖螃蟹则需要频繁给养殖池灌水,以保持水体温度和水质。面对水资源调度的差异,周师傅一度损失惨重。但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他逐步改良养殖方式,第二年就成功扭亏为盈。
周本雄说,他在家乡监利市只养螃蟹,但在江陵县可以实现龙虾混养,还可以养鱼稳定水质。
经过周本雄的精心规划,原本单一的螃蟹养殖池塘,如今变成了小龙虾和“四大家鱼”的混养天堂。这一转变不仅解决了水资源不足导致的螃蟹减产问题,还通过多元化养殖,大幅提高了收入,原本每亩田养殖螃蟹的收益不过2000多元,如今竟跃升至8000多元。
除此之外,周本雄养殖的螃蟹与市面上大部分螃蟹不同。市面上的螃蟹大多在深秋时节上市,而周师傅的螃蟹则能在现在这个季节售卖,甚至还能留一部分在池塘里,等到冬季过年前后再出售。
经过周本雄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已在江陵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养殖螃蟹90多亩田。每亩田能产出200多斤螃蟹、300多斤小龙虾,产值高达8000多元。
周本雄说,最好的一年收入有50—60万,去年行情不好也有30余万元,他有信心以后会扩大养殖面积,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