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管理区生态浮岛让4.7万亩虾稻田尾水 "华丽变身"

在三湖管理区的沟渠中,一片片“绿毯”随波荡漾,细看竟是方方正正的植物浮岛,鸢尾、再力花、美人蕉争奇斗艳。这些水上花园如何诞生?又怎样让污水变清泉?小新带您揭开生态治水密码。

在三湖管理区紫霞观渠水面上,二十多个绿色浮岛像棋盘格般铺开。白色支架稳稳托起浮岛,鸢尾、再力花、美人蕉将沟渠装点成“水上花廊”。俯身细看,水下根系如织网密布,正悄然进行着水质净化。

三湖管理区农业办公室主任易帆介绍,通过浮岛上的根系,形成密集的“生物膜”,吸附悬浮物,吸收氮、磷等富养化物质,同时浮岛提供生物栖息地,有效改善水质。

三湖管理区共有47000亩虾稻田,过去直排沟渠导致水体黑臭,如今尾水先经沉淀池“缓一缓”,再流过浮岛“净一净”,进一步降低养殖尾水氨氮指数,最后变成“生态净水”回流农田。易帆介绍,浮岛植物通过吸收水中营养生长,实现"生态治污"。

易帆告诉小新,他们采取开培训会、与老百姓签订协议的方式,大家统一排放养殖尾水后,利用沟渠来进行沉淀,再通过沟渠排放灌溉到农田内。

虾稻养殖户田清华从去年开始,通过排放,做了净化以后,现在的水质特别好,对养虾有帮助。

在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三湖管理区构建了“生态浮岛+尾水治理”协同体系,不仅降低了种养成本,更提升了稻米和小龙虾的品质,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当前,三湖管理区已在渡一渠、渡南二渠、齐埠渠、清水口渠四条渠道完成生态治理,栽植挺水植物2400平方米,搭建生态浮岛1300平方米。

易帆说,统一排水,统一利用沟渠沉淀净化。最开始在2024年的上半年检测,水质五类、六类,现在稳定在三类。

俗话说:“养鱼虾,先养水。”下一步,三湖管理区将继续结合尾水治理项目,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水体净化方案,持续改善辖区内的水质。通过“以点带面”逐步覆盖管理区各排口,确保每个排口均有生态浮岛拦截净化。